第一次从一个熟识的人口中听到“剩女”两字,而且这个人还是曾经的班花,才貌双全的俏丽佳人。
我准备灌输我的理论,然而开了个头就刹住了。我一向认为,上帝创造女子不是为了让她孤独一身的,应该被爱,被怜惜,被照顾,所以不论是谁,都应有属于自己的一半。但是现实中,我们很少这样赤裸裸地看待人本身,视线被华丽的衣裳和其他非常物质性的外在的东西给阻挡了,看不到人需要另一个人的原始的需求,这个需求就是感情。有时候,甚至会彷徨疑惑,我们看中的真是层层外衣下紧裹的那颗炽热的心吗?
现代人的爱情不是必需品,因而变得可有可无。在快节奏的生活里,效率取代了一切。我们量化了爱情,而不是抽丝剥茧地审视自己真实的内心情感,因为那太没有效率了。没有效率就是不够现实,就像没有数学就不成科学。恋爱就是方程式,知道数个变量即可知道必然的结果。想起上次,这个漂亮的OL曾说的,上海女人需要能够货币化的礼物,比如车子、戒指,甚至商场的购物券。
上帝在创造女子的同时,也创造了属于她的男子,只是需要寻觅,需要邂逅的机缘。我们的人生有了基本的固定的模式,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就是学校和单位。学校里不谈。在外企,同事就是同事,除了工作关系不会牵扯到任何其他私人的事情。同事很少有下班后聚会的,工作和生活区分得很清晰。然而在中国,那些本地化比较成功的外企则模糊了这种界限,在土生土长的民企里面,工作关系和私人关系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了。其实,所谓的工作和生活,又何尝不是另一层壳。
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
吴仪算不算剩女?呵呵